罗希文(1922~2007年),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罗岸村人,出身书香世家。祖父罗冕(《高明县志》有传),父亲罗伯璘。少年时代,罗希文随父亲在梧州读书,他天性聪敏,喜爱活动,乐于助人,富有正义感。
罗希文青年时期,日寇大举侵华。1938年底,梧州疏散,罗希文辍学随父亲任教的“梧州女师”辗转流离,曾与其父奔走呼号于抗日宣传前线,目睹从“长沙大火”逃难转徙入桂的难民,哀鸿遍野,使他感受到国难家仇的切肤之痛。1940年,中央宪兵军校在广西招生,罗希文在父亲的鼓励下,毅然投考军校习武,以身许国。
1947年,罗希文离开部队,随父亲赴香港另谋出路。初期生活非常艰苦,只靠做散工维持生计。
上世纪60年代,罗希文步入商界,乘香港经济起步之机,在香港游客最集中的九龙尖沙咀开设“罗利东行”,专营名贵珠宝首饰,业务蒸蒸日上。
罗希文商业眼光独到,且富有创造性。凭着智慧和诚信的经营作风,至八十年代,他已经在珠宝行业中扎稳了根基,在港九尖沙咀区开设商铺多达6间,在美国及加拿大也开有分店,除香港外,还先后于梧州、佛山、深圳开设加工场,最后回高明荷城买地建厂房,落户家乡。
1985年春,罗岸村旅居港澳乡亲掀起了以建学校为中心的捐资建设家乡的热潮。罗希文另选地址,独力捐资营建罗岸小学,并配齐教学设施设备。此外,还修建了可通8吨汽车的2.5公里进村大道;重新铺砌500米贯村大街、10条巷道及全村的大小排水沟渠;并将原作校舍的祖祠改建为村文化室。这一系列建设工程使罗岸村面貌焕然一新。经村民要求报请政府批准,罗岸小学命名为“罗岸村伯璘纪念学校”。
罗希文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。“罗岸村伯璘纪念学校”建成后,为使学校建立激励师生教好学好的机制,保证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补充,他与旅外兄弟分别捐资建立了“奖教奖学基金会”;两次给师生捐赠了校服,给学校配置了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石油气炉具;赞助教师到北京、桂林、海南等地旅游。在罗希文无微不至的关怀支持下,“罗岸村伯磷纪念学校”的教学质量突飞猛进,从1987年起,村中子弟10年间考入县重点中学、各级中专、大专院校达30多名,超过建国后37年总和的3倍。
除了支持家乡罗岸村发展,罗希文对高明、佛山和广西梧州等地教育事业的资助也不遗余力。在高明,他联合政协港澳委员倡议并带头捐资建立了“高明教育基金会”,为“高明一中”建立电脑教学室;在佛山市兴办的“元甲学校”和“聋哑学校”,他认捐了教室;在广西梧州,他在其父当年曾经任教的“梧州女师”(现梧州三中)捐资人民币40万元,设立了“罗伯璘奖教奖学基金会”。
他对文化事业也贡献良多,如高明图书馆、佛山市图书馆、佛山粤剧团、梧州粤剧团、高明政协文史委员会、广西文史馆、梧州市电台、佛山市文化局、高明老年诗书画研究会、《高明乡讯》等单位都曾得到过他的襄助。
罗希文先后曾任香港广西联谊会名誉会长、香港梧州联谊会名誉会长、梧州市慈善事业会顾问、佛山市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、香港佛山工商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和高明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等。曾荣获广东省颁发“热爱儿童荣誉奖章”和佛山市荣誉市民称号。
罗希文有子女四人(三男一女)亦各事业有成。其长子罗永明,曾任国泰航空公司机械工程师,现于美国从事珠宝事业;幼子罗永刚,美国伊连诺大学物理学(超声波)博士,国际知名物理学家,曾任美国加州“通用电器(GE公司”超音波研究室主任。